夏广涛 肖立晟:避险货币的概念、特征和决定因素
由我院循证护理中心牵头的《中国卒中肠内营养护理指南》获得护理领域STAR指南评级第二名。
床位可灵活增加,人力如何充分保证?此前在重症医学科轮转学习的400多名医生作为ICU后备人才库,随时根据需要作为ICU一线医生补充,以保证危重症患者的收治。基础疾病患者增多、阳性增多 保重症。
其他行业可以说‘不,医生护士不行,因为有病人等着我们。关键时刻,华西人再一次坚守岗位、迎难而上。诊疗小组按照需求随时可扩展成两个治疗组,全力以赴为诊治患者而努力。12月12日,一名新冠阳性的主动脉弓溃疡患者需要立即手术,如不及时手术随时会发生溃疡破裂危及生命。为保障患者得到有效综合救治,每天下午,医务部组织感染、重症、呼吸等有救治经验的医疗专家,组成会诊专家组,对重型以上阳性患者进行一人一案会诊讨论,保障患者安全。
通过增派人力、拓展空间,保证了发热门诊的正常有序运行。目前全院综合病房床位达到1500张,其中10%的床位被改造升级为次级重症床位,可实施无创通气或高流量氧疗,并由重症医学科团队每日进行巡诊。骨科 12月22日,骨科病房(第6护理单元)最早建成综合救治病房。
麻醉手术中心 麻醉手术中心派出39人到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中心、急诊科等科室支援。在此基础上,12月27日,胸外科还改造了18张重症床位,包括12台有创呼吸机、6台无创呼吸机。所有管理小组成员深入一线,参与查房、治疗等全流程工作,并负责了风湿免疫科收治的新冠患者的查房及治疗指导。呼吸治疗科住院总接到的每日会诊量从原先每日约20次现场会诊、100余次电话微信会诊增加到了现场会诊近100人次,电话微信会诊400余次,每日有创呼吸机上机约20人次,无创呼吸机上机及调整呼吸机参数约70人次。
急诊患者数量连续多日保持高位,包括不少其他医院转诊的危重症患者。重中之重的责任 重中之重的压力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5个病区、430张床位……集全院之力保障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救治,重担也落在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的肩上。
重症医学科团队每日进行巡诊,对胆道外科、泌尿外科、胸部肿瘤科及感染性疾病中心点对点提供技术支持。筹备药物、急救物资、协调设备、安顿患者、安抚家属,所有医务人员基本处于奔跑状态,从白班加班到晚上十点半。此前在重症医学科轮转学习的400多名医生中,有20人作为ICU后备人才库成员在眼科重症综合救治病房投入到了紧张工作中。在三个病房都收满病人的情况下,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从神经综合病房调配出30张病床,先后收治急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74名。
12月22日,管理小组接收任务后,立即安排医务人员到岗参与急诊患者收治,当天从病房开始运行到晚上12点,共收治急诊患者40余名,急诊插管3名。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都是步履匆匆,紧张而忙碌。创伤医学中心、肝脏外科、小儿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胸外科、核医学科、美容整形/烧伤外科、心理卫生中心、泌尿外科、肺癌中心……多个科室通过三班倒投入到发热门诊的紧张工作中。甲状腺外科主任李志辉,党支部书记、副主任魏涛,副主任苏安平。
小儿外科 小儿外科调整病房后,主要收治从急诊转入的新冠患者以及血液内科患者,由呼吸、血液等全院多个科室抽调医生与小儿外科护理人员共同开展救治。感染性疾病中心 作为另一支主力军,感染性疾病中心也承担起了新冠重症患者的救治重任。
病房建成当天就收治了40多名患者,第二天76个床位全部收满中西医结合内科专家根据此次新冠感染的中医病因病机,针对咳嗽咳痰气短乏力等感染中后期症候群,制定了华西咳嗽方,由医院统一配送给医务人员,收到了广大职工的好评。
在此基础上,12月27日,胸外科还改造了18张重症床位,包括12台有创呼吸机、6台无创呼吸机。病房的扩增使得呼吸支持设备和人员需求也进一步增加。急诊科医务人员三班倒,24小时轮流接治患者。眼科 12月21日,医院决定在眼科病房建立重症综合救治病房,经过4天的基建改造,12月25日晚,一个具有40张危重病人综合救治能力床位的ICU病房改建完成。感染性疾病中心 作为另一支主力军,感染性疾病中心也承担起了新冠重症患者的救治重任。呼吸治疗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梁国鹏在接到指令后,立即组建设备人员协调小组,调整全院呼吸治疗支持方案,分派呼吸治疗师至新冠收治病房,增加巡视住院总,增加眼科ICU及新冠收治病房值班呼吸治疗师。
仅12月27日当天,急诊科接诊患者1095例,经过紧急评估后190例患者进入抢救室治疗。向所有精业、奉献的华西医务人员致敬。
因患者入院时间较晚,患者和家属都没有吃晚饭,胆道外科又主动和临床营养科沟通,已经回到家的临床营养科工作人员又匆忙赶回医院准备了近七十份盒饭送到病房,处处体现爱与关怀。中西医结合内科 中西医结合内科积极响应医院应收尽收的号召,在医院统筹安排下,成立呼吸第三综合病房。
呼吸治疗科 随着患者数量的急剧增加,患者对呼吸支持及相关设备的高需求使得呼吸治疗科承受了巨大压力。重症医学科除了守好自己的阵地,还要支援其他病房。
胸外科 胸外科第一时间建成综合救治病房,开放收治新冠感染患者。SICU病房副护士长李霞带领重症护理团队,负责危重病人的专业救治和护理,连续3天奋战到深夜。这段时间,重症医学科住院总医师李易一天差不多要接到200个电话,不停接受全院各个病区病房的咨询和会诊请求,几乎夜不能寐,她一直在坚持着…… 急诊 快速查看患者病情,通过初步、紧急快速评估,一二级危重患者直接走绿色通道进入抢救室救治,三四级轻症患者则分流至普诊区就诊,有序、高效的分诊治疗确保了每一位危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可能我们的照片无法展现每一位华西医务工作者的辛苦与付出。
截至12月29日,第三呼吸综合病房共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病人70人,中西医结合内科A、B区联动,协调本科室医护和甲状腺外科护理人员共同管理患者。面对数量上升的发热患者,发热门诊从原有的3个诊室增加至5个诊室,由各临床科室轮流安排医生做好每日发热门诊接诊工作。
冬季本就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加之新冠病毒影响,人力问题凸显,还好从医院到科室的一盘棋,都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刘丹感到温暖。胃癌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王默进……科主任、支部书记、党员干部纷纷率先带头上发热门诊。
眼科科护士长曾继红一边安抚第一次护理危重病人的护士,一边以身作则,带领整个眼科重症护理团队队员相互鼓励、密切配合。二线医生还负责了院内的会诊工作,仅12月27日一天就有127例会诊。
新的病房、新的团队,大家一起磨合、配合。俯卧位小组分成两人一组,既要教授普通型患者正确进行俯卧位治疗的方法,还要对风险较高例如呼吸机予以辅助呼吸的患者给予床旁俯卧位指导和气道排痰,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气道廓清、呼吸康复。12月17日-12月28日,共计收治急诊病人176名。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都是步履匆匆,紧张而忙碌。
得益于既往新冠感染的救治经验,1名呼吸科医师与2名呼吸治疗师、4名物理治疗师以及5名进修医护人员共同组成俯卧位小组,辅助改善患者呼吸。他们的付出应该被看见、被尊重,也终会被记录、被记住。
在文字和图片之外,在看到或者没有看到的地方,每一个临床科室、每一名医务工作者,都在用自己的力量温暖彼此、治愈患者、点亮希望。12月22日,管理小组接收任务后,立即安排医务人员到岗参与急诊患者收治,当天从病房开始运行到晚上12点,共收治急诊患者40余名,急诊插管3名。
同时紧急改造重症床位。眼科副护士长骆洪梅,接到任务后立即赶回医院进行病房准备到深夜。
评论
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
回复你好你好好的话说
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
回复哈哈哈回家试试